登录 |  注册 

临江市四道沟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2-10-30    点击数:

  一、自然情况

  四道沟镇位于临江市南部,驻地距市驻地东南17公里,北纬41°39′至41°48′,东经126°58′至127°12′,西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404.88平方公里,耕地27000亩,总人口8586人,其中农业人口7854人,辖9个行政村,49个自然屯,其中沿江3个村,岗上6个村。

  二、发展思路

  自2007年我镇四道沟村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我镇始终坚持发挥试点村、示范村的典型带动作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壮大发展为突破口,以调整结构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农民和创建平安和谐社会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障,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狠抓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围绕市场引导农民快速发展经济生产,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劳务经济,全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几年来,镇村两级不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本级投入力度,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重点解决百姓的“水、电、路、气、房”问题。

  投资1300余万元新打水井27眼、新建蓄水池32座、改造自来水管网85.5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覆盖居民2390户,受益人口7730人。新修、改造河堤护坝、灌溉水渠4500延长米;投资7000余万元彻底解决农村电网和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用电、有线电视覆盖率实现100%;投资5800余万元新修村屯社水泥路116公里解决农村交通出行问题,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投资650万元新建小型秸秆气化站1座、户用沼气池试点137户;投资7500万元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1065户、危倒房改造170户。2010年特大洪灾后,投资1600余万元新建了灾后重建长川新村200户新式农居,投入资金600余万元进行新村配套设施建设,极大程度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

  四、产业发展情况

  几年来,我镇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和旅游业,积极发展一村一品。

  2010年以来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退粮进特”战略,在省、市各级包保部门的帮扶下,大力扶持了试点村、示范户的产业发展,以拉动周边村、农户共同发展。争取和引进资金980万元,镇、村两级投入扶持资金160余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发展特色经济6800亩,调整品种主要有无公害蔬菜、葡萄、桃李、西瓜、地瓜、黄烟、食用菌、水稻、花卉、桃子、草莓、香瓜、甜玉米、高蛋白大豆、苏子、云杉树、人参、西洋参等。四道沟村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新建长川百栋大棚产业园区日光温室大棚19栋;采用发包租赁给经纪人的形式新建长白山仙桃园温室4栋、大棚18栋。坡口村采用带头人拉动、农户自主发展的形式,千亩万株李子园栽晚熟桃李800亩;发展国家级高产玉米创建基地1000亩。烟筒沟村新建食用菌基地1处30亩。岗上6个村发展甜玉米、高产大豆、辽宁订单特种大青豆3400余亩;东北岔、吴家营、双顶山、岗头等4个村人参、西洋参等中药材留存面积超过1800亩。

  总投资1.6亿元长兴公司大地牧业种猪繁育基地、华云生态养殖场、玉香养猪场、老盈沟肉牛生猪养殖基地、岗头村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吴家营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均投产达效,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肉牛3000余头,充分带动了生猪、肉牛、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的有序发展。

  以仙人游酒家、宝岛山庄、鸭绿江国界第一漂、荷花湾仙阁楼为代表的新兴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壮大。

  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8125万元,其中特色产业实现2807万元,占34.5%,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6元,以产业发展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环境整治情况

  几年来,我镇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层次、上品位”的要求,以沿江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1340余万元,镇、村各级干部投劳7300余人次,出动车辆、机械650余台次,实现了临长旅游线四道沟段环境清洁美观、树木乔灌高低错落,红花、绿叶交互点缀的总体效果。新修文化大院1座1600m2、文化广场4座4800 m2、篮球场一座600 m2,安装健身器材30余套,农民扭秧歌、休闲健身等业余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新修美观水泥栅栏2480延长米、农户院落水泥栅栏5200延长米,新安装路灯33盏、太阳能路灯75盏、景观灯10盏;栽植绿化树7800株、灌木1200堆,新修花池8座4700m2,种花10万余棵,种草新增绿地12600m2;粉刷墙壁、栅栏280000 m2,新砌边沟8300延长米,改厕660户,“四清”美化25处,新建固定垃圾箱17个。

  六、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一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只有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好了,农村一切工作才能纲举目张。9个行政村村部全部达到160 m2以上,幼儿园、农民夜校、卫生所、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一应俱全。日常重点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组织村班子成员参加岗位培训、科技知识、法制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了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健全了工作网络,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计生协会和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复杂,要实现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各村及时制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了党内民主建设工程,实行了村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制度,严格履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程序,民主政治体系逐步完善。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发生,村内邻里和睦,村风文明,无“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