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苇沙河镇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12年,苇沙河镇立足本镇实际,强化政务公开组织领导,突出公开重点,创新公开方式,严格考核监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今年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政务公开的组织体系。
镇委、镇政府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监督协调、党政办组织实施”的原则,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狠抓了政务公开组织体系的建设。首先,2012年3月2日,制发《苇沙河镇关于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及时调整充实了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张扬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各村都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形成了镇、村齐抓共管,遍及各领域、各行业的政务公开组织体系,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突出重点,拓宽政务公开的内容。
(一)围绕行政权力运行抓公开。
首先是对上级政策,只要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必须公开;只要是涉及行政许可的,必须公开;只要是应该人人遵守的,必须公开;只要是需要社会监督的,必须公开。今年,我们对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降低农业税率等一系列保护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通会议、文件、公开栏、公开信等形式面向社会全面公开、层层公开、广泛公开,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我们还对本镇长远发展规划、年度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重点基本建设、重要工作开展等镇内决策情况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模式全面公开,促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围绕村级惠农支农抓公开。
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3+1”工作模式不断开拓创新。首先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内容。重点狠抓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农民负担费用公开,土地征用补偿公开,计生指标公开,人大代表审议公开、低保人员公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公开,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公开,村干部责任目标及工资报酬情况公开,农业税减免政策公开,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标准公开,重点村务活动公开。其次是完善公开的形式。各村在村委会、交通要道、集居点设立一个固定的永久性村务公开栏,并辅以广播、公开信等形式进行公开,全镇共5个村,设有5个公开栏。为了使村务公开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我们狠抓了监督机制的完善。
一是实行依法监督,将村务公开始终贯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之中,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热情。
二是政府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班子,不定期对村务公开进行监督检查,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继续深化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模式,全镇设置4个触摸屏,让群众看个明白。
三是实行群众监督,各村都成立监督委员会,重点监督村财务收支情况,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 围绕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抓公开。
为了增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农收费部门收费行为的透明度,我镇按照统一公示内容、公示范围、公示形式的要求,做到了全面公开,不留死角死面。对全镇收费主体的所有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通过公示牌向社会进行了公开。重点是加大了对部门涉农收费、医疗收费、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公开力度,群众公开交费、明白交费、放心交费,从而确保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围绕热点和难点抓公开。
我们在全面落实各项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还突出狠抓了群众关注较多、反映较强、疑虑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公开。
一是招投标公开。镇政府规定,凡是村以上的重大工程或重点建设项目,都要分级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决不允许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搞“暗箱操作”。
二是征地补贴公开。
三、探索形式,构筑政务公开的立体网络。
为了增强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些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
一是栏、墙公开形式。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板、政务公开墙等,
二是传媒公开形式。如利用电视、广播进行公开等。
三是资料公开形式。如编发办事指南、会议通报、公开信、《便民服务手册》等。四是活动公开形式。如召开各种会议,座谈、设置举报箱等。通过上述形式,基本构筑起了全镇政务公开网络,使政务公开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了我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强化责任,加强政务公开的考核监督。
苇沙河镇党委、政府从强化工作责任入手,加强政务公开的监督考核。一方面,镇党委、政府将政务公开作为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考核范畴,纳入各村、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与干部经济待遇挂钩。另一方面,镇纪委加强监督,对公开不及时,公开的效果不理想,以及公开中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的单位从严查处,出现重大问题的,从严追究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保证了政务公开的严肃性。
五、政务公开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苇沙河镇党委、政府始终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来落实,不断完善和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各站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
通过政务公开,各站所增加了压力,工作增大了透明度。干部、职工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加强了自身的约束,办事效率提高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
(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政务公开,树立了良好的单位形象。群众明白了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条件,理解多了,政策执行落实好了,真正给干部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明白,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依法行政。
政务公开强化了社会监督,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增强了政务人员的自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我镇的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少数人认识不够;政务公开的内容更换不及时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把政务公开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