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第22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绘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市红色革命资源利用问题的提案》(第22号建议)收悉,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红色革命资源利用现状
临江市是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这里曾发生过反清抗俄、民众抗日设领、东北抗联抗日反侵略的壮举,陈云、肖劲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四保临江”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临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通往朝鲜战场的三条通道之一。临江革命历史遗存众多,发展潜力大,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临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着力实现三个打造。
一是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在当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我市积极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因地制宜,深挖红色内涵,抓特色、抓品牌。目前,已形成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陈云旧居纪念馆、溥仪宣诏退位纪念馆,“三馆合力、共同开发、资源互补”的良好态势。
二是精心设计红色旅游内容。确定“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塑造品牌”的理念,结合“绿色”生态、“白色”冰雪的不同特色,实施与“红色”精品景点和景区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出红色旅游线路。目前已开发四道沟镇龙头山红色培训中心、八里沟子红色旅游体验线路、梨树河谷红色教育体验基地等精品线路。
三是创作设计红色教育形式。确立“注重内涵,教育为本”的理念,深入挖掘思想文化内涵,以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以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精心创作完成了“四保临江精神”党性教育课程、“薪火相传·红歌汇演”、“新时代·新风尚”(快板讲故事)等一系列符合各行业、各群体、各年龄层的集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正在谋划的临江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主打红色旅游品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增强旅游思路
一是坚持“红绿结合”的原则。将我市优越的自然生态与红色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把红色旅游与乡村休闲度假游相融合,使红色旅游项目更为丰富,红色旅游景点更具吸引力。
二是突出重点。在我市众多的革命旧址和遗物遗迹中,要确定多个代表性的线路作为“叫得响、推得广”的品牌。在加大保护的基础上,要精心谋划,全力开发大栗子红色培训基地建设、大栗子野战医院等多条精品线路,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内容。
(二)拓宽旅游项目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游。包括参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陈云旧居纪念馆、溥仪宣诏退位纪念馆等景点,以讲解、讲故事等形式再现当年的历史等活动。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二是开设生活体验活动。开设“红色精品课程”、举办红色旅游主题晚会、组织红歌唱诵会或以话剧表演、放映红色影片的形式,通过听觉与视觉相融合的方式使游客进一步触摸历史;打造“抗联餐厅”,复制抗联战士当年吃、穿、用等物品,丰富“抗联餐”菜品,强化游客对抗联生活的体验感。
三是农家生活体验。与乡村休闲度假游相结合,引导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农家生活,根据季节开展采摘山野菜、五味子、草莓、葡萄等项目,感受农家生活。
(三)强化旅游措施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推进持续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特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专题规划,以全新的理念,对我市红色旅游产业进行项目创意策划和规划,制定详细的开发方案,用规划统揽和指导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确保科学有序。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红色旅游景点的交通水平;加快吃、住、娱等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点停车场等设施;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引导社会资金兴办旅游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特色旅游商品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发展一批大众化家庭旅馆和“农家乐”饭庄。
三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发展景区交通、景点修建、公共设施等建设;尽可能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红色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活动,并以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招商手段,引进外来客商投资红色旅游开发;积极鼓励当地群众投资开发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休闲等相关服务业,提升旅游项目开发水平。
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