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基本医疗卫生领域

关于进一步加强“两节”期间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临卫发2021〕233 

  

  

各医疗卫生机构: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陕西西安等地疫情呈现爆发式增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目前,我省疫情形势持续保持平稳,但随着元旦、春节临近,短时间内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将不可避免,病毒传播扩散的风险不断增大,为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重点部位的“哨点”作用,有效落实“四早”要求,真正实现新冠肺炎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防止失管漏管,有效遏制疫情输入,现将进一步加强“两节”期间全市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哨点”作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不得拒绝接收发热病人就诊,对于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吉祥码”,并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结果未报告阴性前(未明确排除患者可疑性前),所有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单独隔离医学观察。要加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敏感性,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能简单根据流行病学史把大部分发热患者分流到普通门诊,加强病例排查、报告和转诊,确保不漏诊一个可疑患者。发热门诊对于待排除和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进行单独隔离医学观察,收入留观病房,单独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上人员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前不能解除隔离留观。 

2.对于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患者,医疗机构要立即通知属地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病例排除标准,对其进行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并在发病七天后进行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疑似病例,由接诊医疗机构直接将其诊断为确诊病例,不得再进行核酸复核检测,并于2小时内在网络直报系统完成信息上报或订正,确诊病例情况同时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逐级报至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3.加强发热门诊的人员、物资、设备配置,医疗机构要选派副高以上、有经验的呼吸科、影像科等科室医生充实到发热门诊,提高发热门诊诊疗水平,要扩充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数量,合理安排人员值班,减少发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发热门诊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对排除新冠肺炎的病例,必须经院内专家组会诊并经带班领导审批后方可解除。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发热门诊设置要求加强建设和管理,加强三区两通道、供氧、通风、供暖、污水污物处理等设施改造和物资、设备配备,确保满足满负荷收治患者相关要求。 

4.落实发热病人就诊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已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要按照《关于做好全省发热门诊患者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直报系统信息上报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门诊的安保力量,确保正常的诊疗秩序。 

(二)定点医院。 

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定点医院,要做好应急启动预案、腾空预案等相关预案,加强桌面推演、应急演练。应急启动预案要细化到科室、班组、个人,保证一旦发生本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医护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就位,定点医院可于24小时内整体腾空,全部用于集中收治和隔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患者全部转运至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收治。要进一步加强感控部门建设,加强感控专业人员队伍配备,确保各项感控要求落实到位,统筹做好定点医院全院区的感控管理,严防院内感染发生。要做好定点医院隔离病区“三区两通道”、床位、供氧、通风、供暖、污水污物处理设备的改造升级。要加强隔离病区管理,进一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加强人员管控,确保实现闭环管理。要按照规定,开展工作人员和感染高风险环境的日常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全覆盖。可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定点医院防控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检测频次。严格执行新进入隔离病区前和结束隔离病区工作后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核酸筛查制度。强化定点医院防护服、隔离衣、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手套、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原则上储备量应当满足本院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三)未设立发热门诊医疗机构。 

未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也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非定点医院应严格落实预检分诊“一进两出”通道设置,接诊医务人员要做好“守门人”,对所有就诊患者要做好扫码、测温、登记工作,对有发热、咳嗽、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可疑症状的患者,详细登记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接诊后要立即将以上信息报告市卫生健康局,由市卫生健康局安排专人专车将发热患者从发热患者出口转运至发热门诊就医。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宣传,引导发热患者首选设置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对发热患者的筛查,对所有就诊患者要做好扫码、测温、登记工作,禁止收治具有发热、咳嗽、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的可疑患者,并在医疗机构门口张贴通告,告知具有上述可疑症状的患者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五)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到可疑患者闭环管理 

首诊医生参照发热门诊有关要求,加强可疑症状患者管理,一旦有发热、咳嗽、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的可疑患者就诊,首诊医生需将患者放在独立的诊室单独管理,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健康局。市卫生健康局接到报告后,要安排专人专车,转运可疑症状患者至辖区发热门诊就诊,经核酸检测筛查排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方可转回原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治疗,做到可疑症状患者闭环管理。 

(六)院感防控工作 

全市各医疗机构要守住底线,加强院感防控工作,牢固树立“医院内零感染”目标,坚持“院感零容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各医疗机构要完善预检分诊流程,严格落实“一米线”,减少人员聚集,做到“一人一诊室”,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强患者收入院管理和住院患者管理,严格落实住院非必要不陪护、禁止探视制度,特殊情况确需陪护的,只允许1名人员陪护并相对固定,陪护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方可入院陪护,严格在院患者、陪护人员防护,落实不串病房制度。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工作。医疗机构口腔科及口腔诊所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按照二级防护要求,穿戴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等防护用品(一次性防护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定点医疗机构启用时必须整体腾空,不得将新冠肺炎患者与非新冠肺炎患者同时收治于一家医院(或一个院区),新冠肺炎患者和非新冠肺炎患者不得共用相同医疗区域和医疗设备,人流、物流、空气流要严格管控、物理隔离,严防医疗机构内感染发生。 

二、强化督导作用,落实督导检查全覆盖  

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疾控监督科、基层科、中医科、市卫生监督所组成联合督查组,将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要以督导检查全覆盖的方式强化落实单位责任、个人责任,督促重点部位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哨点”的敏感性,坚决防止因“哨兵”失效、“关口”失守而造成疫情扩散。 

三、强化监管作用,落实补短板堵漏洞 

联合督查组将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思想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防控措施不精细,对医疗机构落实检测、登记、报告、引导等措施不力,导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的,开展责任倒查,依法依规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追究责任。 

对于医疗机构落实扫码、测温、登记、报告、引导等疫情防控措施不力的要求现场整改,现场整改不到位的督促期限内整改完毕,对于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要停业整顿;对于医疗机构不遵循相关要求、擅自收治具有发热、咳嗽、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的可疑患者的,予以停业整顿六个月并暂停医疗机构校验六个月处罚;对于医疗机构不遵循相关要求、擅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的,予以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相关医护人员执业资质;情节严重的,按照法律规定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四、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完善防控举措 

随着“元旦、春节”两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加,医疗机构面临的防控风险和压力相较之前更大,防控任务更加艰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清当前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以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从严从紧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临江市人民度过安定祥和的“两节”保驾护航。 

  

  

    临江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12月24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