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乡村振兴领域

2023年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临乡振发〔2023〕27号
 
    上半年,临江市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措并举,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压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习近平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学习传达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于6月29日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协调会议,通报2022年临江市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和2023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细化部署,助推各市直各单位、乡镇(街)、行政村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抓实重点工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年行动。制定《临江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部署4方面重点任务,细化23项具体举措,为26个行业部门及13个乡镇(街)开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工作提供方向。二是发展壮大特色帮扶产业。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培育和壮大临江特色优势产业,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四道沟镇三合城村蓝莓基地产业项目、闹枝镇村级组织与通林菌业合作项目、闹枝镇暖泉子村红羽鸡养殖项目等项目,投资1370万元新建智慧农场示范园项目,支持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积极打造“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帮扶带动脱贫户通过入股和就业方式增收500-2000元。三是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对全市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开展技能培训意愿和就业意愿摸底调查,并组织开展“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主题活动,共吸引4家优质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28个,为脱贫人口就业提供了足不出户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我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374人,占国家目标任务数的100.8 %;其中省外务工15人,省内县外务工15人,县内务工344人;我市现有3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7个,均已复工;截至目前开发光伏公益岗228个,安置保洁保育公益岗47个,并与脱贫户签订就业协议,月工资为330元,确保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业规模稳定在374人以上。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融媒体中心,借助“临江发布”公众号、“临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临江融媒”APP、“临江发布”APP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上宣传,共发布三批临江市2023年消费券。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好底线。一是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依托防返贫监测系统平台,每月开展2次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对各乡镇(街)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动态清零,精准消除风险;制定《临江市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召开全市防返贫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动员部署培训会议,累计培训300余人次。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防返贫监测员等基层力量,以家庭为单位对所有农村地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排查人次约2900人,暂未发现返贫风险;发放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及帮扶政策“明白纸”、宣传海报、宣传扇等2万余份,同时在村部服务大厅、人员密集公共区域张贴帮扶政策,大力宣传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提高群众知晓度。二是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制定《临江市2023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摸排整改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组织住建局、水利局、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对全市10个脱贫村、三个一般村,对标“三保障”及饮水安标准,进行逐村逐户开展走访摸排,全面摸清保障情况;印发《2023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的通知》,为14名符合享受雨露计划补助条件的学生发放春季补助资金2.1万元;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执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经鉴定或评定属C级、D级危房的,根据农户意愿,采取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方式保障其住房安全。三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开展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发放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单,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建立搬迁劳动力台账,截至目前13名搬迁劳动力,均已通过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实现稳定就业,其中:自主创业6人,本地务工4人(临时性公益性岗位1人、从事村级保洁保绿2人),外出务工3人。四是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落实农村低保政策,低保标准继续月人均410元,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畴,做到了应保尽保。2023年上半年累计为农村低保脱贫人口发放低保金5183人次,共计189.46万元,为农村特困人员发放特困供养金352人次,共计18.76万元;为10户脱贫户发放临时救助金1.62万元。
    (四)强化精准施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全面部署推进。召开“千村示范”核验工作部署会,及时组织人员力量对照“九有六无”标准进行自查,排查存在问题。积极组织示范村创建“回头看”,对2022年的18个示范村开展自查核查工作,持续巩固示范村创建成效,5月中旬圆满完成省2022年度18个创建村核查验收工作;会同相关乡镇、财政部门,完成5个“百村提升”村一般债项目的谋划、申报、入库等工作;打造六道沟村“吉乡农创园”项目,已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签订《“吉乡农创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在文化赋能、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打造具有临江特色的“吉字号”。加速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27个“千村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发放补贴资金81万元,2023年9个示范村正在做村庄规划编制,预计年内完成编制工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村情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盘活乡村振兴土地资源。上半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蚂蚁河乡小湖村一社屯路建设、苇沙河镇大松树村部周围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35个,现已全部开工。通过实施农村道路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为全市乡村建设整体提升、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印发《2023年临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季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临江市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考核办法》,及时安排部署,明确行动时间、行动目标、整治任务等内容。上半年聚焦各行政村河道沟渠、沿路沿线、村组巷道等容易形成卫生死角和盲区、易造成监管缺位的地区,有组织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动用各种车辆、机械2343台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0.6378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0.5604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0.0572万吨,清理整治农户庭院0.1481万个,清理农村道路575.1公里,清理村内沟渠229.74公里,清理村内淤泥0.02675万吨,清理公共场所249处。四是强化重点边境村建设。组织边境镇街完成一村一档填报及审核工作,形成20个村“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谋划包含食品级褐藻胶工厂建设项目在内的5个具备签约条件的招商项目,总结市级工作成果和经验6个并形成汇编上报白山市级专班,组织拍摄临江市重点边境村工作专题片《产业发展促振兴和美乡村人气旺》;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上半年新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个,目前总共在18个边境村成立合作社;打造4个抵边特色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3.66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5个,产业项目21个。五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将全市70个行政村划分为357个网格,组建285个网格党小组,引导1342名党员包保联系13077户农户,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村党组织体系;建立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全市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开展“七点夜会”“雨休畅谈”等灵活多样的议事活动,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联建共建机制,开展“边陲千里党旗红”警地党组织联建共建活动,组建村警联建对子20个,开展联建活动100余次,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边境安全建设,筑牢稳边固边基础。
    (五)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驻村工作队利用包保部门(单位)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类资金,先后争取协调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帮助村内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经常联系走访群众,对全体农户开展全覆盖走访排查,详细了解其家庭目前生产生活、家庭收入等情况,严格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杜绝返贫隐患,并积极参与便民利民服务,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六)聚焦目标任务,稳定完善帮扶政策。一是加快衔接资金项目推进。各级衔接资金到位共计3917万元,中央资金2420万元,省级资金1497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762万元,民宗资金78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220万元,新型集体经济奖励资金150万元)。各级衔接资金支出总金额为1549万元,占比39.56%。其中中央资金支出金额为144318万元,占比59.63%;省级资金支出金额为91万元,占比7.11%。二是全面推进小额信贷。3月中旬已完成脱贫户及监测户202户415人的小额信贷授信评级工作,其中二星以上139户285人,2023年至今上半年小额信贷新增9户,贷款金额45万元;5月底完成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还款贴息10户,贴息金额共1.71285万元。三是有效落实土地政策。我市为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整治,防止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分别在六道沟镇、四道沟镇、桦树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万亩,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共计1691万元。四是加大人才智力支持。为充实基层乡村振兴人才力量,我市招聘61个乡村治理专干,优化乡村人才队伍结构。建立本土人才库,通过征集、自荐、举荐等方式,吸纳技艺技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136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七)强化工作保障,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委书记和市长双组长负责制,市委、市政府各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抓“三农”工作。构建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所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包村包保责任体系,形成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注重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生态模范机关作用,构建以村党员代表、村委班子、村民志愿者为基本框架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六域”党建引领三城创建、“千村示范”创建等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书记领办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突出本地特色优势,将温泉康养产业与传统村落、招商引资、草莓采摘等方面共同发展,积极探索“温泉+”品牌发展模式,助推我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三是落实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市县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报告〉的通知》(吉农办〔2023〕10号)要求,考核组点对点反馈14个问题,我市主动认领1个问题。对整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15个问题共制定整改措施38条。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还有差距。还存在对脱贫户帮扶手册填写不详实等情况,驻村工作队工作日志记录过于简略,常态化长效化帮扶不到位,对政策的理解和学习不够经常等情况。
    (二)行业部门工作主动性还有欠缺。个别行业部门开展工作不细致,相关培训的佐证材料、年度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入户政策宣传情况等材料未及时提供归档等。
    (三)沟通协调机制不畅通。部门间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对于各自分管领域内的工作能按时按质完成,但是对于数据类信息未能及时共享,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压实责任,强化工作担当。继续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驻村工作的主体责任及部门的协同帮扶责任,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持续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夯实基础,切实巩固成果。严格落实防止返贫机制,继续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对重点人员每月开展经常性排查,会同民政、医保、残联、卫健等行业部门核查存在风险的农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监测范围,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巩固和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大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摸排和整改力度,对动态问题及时清零,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继续做好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对每名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做到应补尽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三)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将2022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照近年考评细则,建立自查评估机制,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解决,督促推动各乡镇(街)、各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
    (四)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一是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持续推进临江市智慧农场示范园项目、大栗子街道葫芦套村稻米加工厂建设项目、桦树镇柳树河子村浆砌石挡墙项目等16个新建项目(其中产业发展项目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建设,确保12月底竣工;二是和财政做好对接,根据中央、省、市工作标准,保证衔接资金支出比例达到要求,统筹相关项目审批部门优先办理衔接资金项目,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定期督促项目所在镇村常态化进施工现场查验,督促施工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推动项目管理和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临江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