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乡村振兴领域

2023年临江市乡村建设行动“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临委农办〔2023〕27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2023年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方案》《2023年白山市乡村建设行动“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示范村创建工作决策部署,结合临江实际,加大“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2023年“千村示范”创建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示范”创建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示范村建设为载体,推动创建村整体面貌提档升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序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效。
    二、任务目标
    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持续巩固2021年、2022年27个示范村创建成果,高质量推进2023年9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实现创建村有特色产业、有村集体收入、有顺畅排水、有垃圾处理设施、有清洁环境、有整洁院落、有干净居室、有绿化美化亮化、有长效机制、无卫生乱象、无路面破损、无不安全住房、无私搭乱建、无不良习俗、无规模性致贫返贫现象的工作目标,全部达到“九有六无”创建标准。
    三、工作举措
    (一)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村屯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结合临江实际制定综合整治管理办法、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专职保洁队伍和专项经费,将各项任务量化细化,分段包干,按照既定目标做好村屯环境卫生清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建立“三级”包保工作机制。按照县级统筹,乡村抓落实原则,每个创建村有一名县级领导和至少一个县级部门包保,每个村屯有乡镇(街)干部包保,失能户和特殊困难群体有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包保,确保千村示范工作高效推进。三是建立常态化督导暗访机制。县乡两级要组织人员力量,对2021、2022年度创建的示范村,采取暗访、回访等方式加强“事后”监管;对2023年度创建的示范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开展现场指导或暗访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办、清单销号。四是建立星级评定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星级评定标准并全部上墙提高群众知晓率,实行“蓝星户”“橙星户”“红星户”三个评定档次,将创建村全体村民按照星级分类管理,实行“一户一档”,推行“一户一策”,鼓励农户通过“大清洁、大整治”活动,提升星级,实现“庭院美、家居净”。
    (二)实现“五个全覆盖”
    一是推动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探索以乡镇(街)、重要片区为单元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杜绝短期创建行为,实现创建村规划编制全覆盖,并将报批后的村庄规划数据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编制推动全市村庄整体面貌提档升级。二是持续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组织农村家庭开展“干净人家”创建等活动,激发广大家庭的创建热情,巩固创建成果,增强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提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三是持续推动“积分超市”创建。持续建立“美丽家园积分超市”,“积分超市”评定制度和赋分明细要公开上墙,并开展灵活多样的积分兑换活动,因地制宜,贴近群众实际,确保积分登记、积分明细、物品兑换等程序在阳光下运行,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把“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形成见贤思齐良好乡风。四是推动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按照“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原则,组织动员全体农户,以不低于10户为1组或因地制宜灵活组建责任小组,每组对应划分环境卫生责任片区,由村干部、党员、屯(组、社)长等担任组长,带领农户共同做好本责任区内环境卫生、防止返贫监测、示范村创建等工作。五是推动农村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载体作用发挥。坚持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出发,着力以农村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为阵地,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丰富乡村文化服务载体,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把“文化大院”打造出村民自娱自乐、交流学习文艺文化的好场所,打造成农民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的精神家园,推动乡村振兴和示范村创建。
    (三)补齐创建短板弱项
    按照“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全面排查创建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薄弱环节,逐一确定具体达标措施,重点在村屯道路、排水、环卫设施、美化绿化亮化设施、改厕、院墙、栅栏、板杖或绿篱等方面加大工作实施力度,结合创建村实际,安排相关项目。各乡镇(街)要立即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完成。针对农户庭院和居室卫生清洁治理,各地要以村为单位,建立“一户一档”,采取村干部负责,党员干部带头,驻村干部、青年、民兵、巾帼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制度,在示范“管好自家院”的同时,重点关注孤寡、残疾、空巢、高龄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家庭,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等方式,确保特殊家庭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四)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发动全体村民、包保工作队等力量,常态化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对村庄内外道路、村部、学校及文化广场、边沟等公共场所垃圾、杂草进行清理。对私搭乱建、残垣断壁、黑臭水体等重点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对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牲畜乱拴乱拉、粪污随地排放等现象进行治理。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各级妇联牵头,发挥妇女带动作用,持续开展“干净人家”创建相关活动,对农村庭院家居集中彻底治理。
    (五)开展“示范创建+”和“擂台赛”活动
    集聚行业部门合力,在“千村示范”创建村中打造一批具有单项或多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引领的示范村。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示范村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示范村建设“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在规划设计、项目安排、建设施工、管护机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继续开展“千村比武·示范创建”擂台赛,不断扩大示范创建的知晓度,增强农民广泛参与的覆盖面。
    (六)凝聚部门合力
    凝聚发改、文旅、住建、农业农村等市直有关乡村建设行动的部门力量,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进共同创建;注重将“千村示范”创建与乡村建设行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等有机结合,联合推介生态,边境、民俗、冰雪、红色等主题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将创建村打造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基地。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与妇联、团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沟通协调,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资源向创建村集聚,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社会参与度。
    (七)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动性,营造全民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度宣动性,营造全民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度宣传创建美丽庭院、保持良好人居环境保持的重要性。有条件的乡镇(街)可以制作示范村创建宣传贴画,将“九有六无”创建目标等内容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向群众广泛宣传示范村创建活动,动员各家各户积极参与。
    四、工作时序
    (一)调研谋划。县、乡、村三级要组织力量深入创建村进行摸底调研,查找薄弱环节,并建立工作清单和问题台账。由市乡村振兴部门牵头,乡镇(街)组织人员排查短板弱项,逐个创建村梳理汇总已建、拟建项目清单。
    (二)工作实施阶段。由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对各创建村拟实施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并视情况下发项目工程进度催告函,同时将进展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三)镇级自查。组织人员力量对所辖示范村创建情况进行全覆盖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后以党委、政府正式文件报市乡村振兴局备案。
    (四)县级核验阶段。由市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创建村进行核验,核验村比例达到100%。
    五、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党委政府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围绕各自的职责和分包任务,运用“五化”工作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按照既定目标做好创建工作。市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街)党政正职和村书记要当好“一线施工队长”,直接协调推动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县、乡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专项负责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村要由村书记主抓示范村创建各项工作。2023 年的创建村要延续村妇联主席作为负责清洁环境、整洁院落、干净居室工作的专员,并由财政在原工资的基础上,每月额外给予300元工作补贴。
    (二)保障资金投入。统筹使用好今年已下达的中央和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确保可用资金全部用于示范村创建。县级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从地方一般债券中分配出一定比例,用于示范村创建。鼓励有条件的创建村,从村集体经济和光伏收益当中分配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示范村创建工作。动员包保部门和社会帮扶力量投入一定资金助力示范村创建。
    (三)强化督察考核。将年度“千村示范”创建纳入“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建立县级自查机制,组建督察考核工作组,常态化开展现场指导或暗访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办、清单销号。定期向上级乡村振兴局汇报“千村示范”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中共临江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