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脱贫攻坚领域

关于调整驻村工作队及包保部门的通知

关于调整驻村工作队及包保部门的通知 

    

各乡镇(街)、各市直部门、各驻临中省直单位、企业: 

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我市部分单位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都有了较大调整和变革。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动员全市各界力量,加强驻村工作队帮扶成效,确保攻坚期内驻村帮扶工作连续、稳定,经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我市部分行政村包保工作进行调整,调整的包保部门严格按照要求选派驻村工作队员。 

一、驻村工作队队员的选派 

1.基本条件。一是政治素质好,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二是热爱农村工作,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意识;三是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四是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2.选派对象。驻村干部应从各企事业单位中的年轻干部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 

3.精准选派。选派驻村干部应坚持因村因需精准选派,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要注重选派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村要注重选派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村要注重选派社会工作的干部。 

4.驻村人数。每个行政村派驻驻村工作队队员应不少于3人(含驻村工作队队长1人)。多部门共同包村的应由部门协商选派驻村干部,共同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明确牵头部门,驻村工作队队长由牵头部门选派 

5.驻村队长。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一律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每个贫困村只能选派1名驻村第一书记;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由派出单位选派。 

6.优化驻村年龄结构。各单位选派驻村干部时应注意优化驻村工作队年龄结构,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防止驻村干部年龄“扎堆”偏大。具体选派程序严格按照《吉林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第二章第六条认真履行。 

二、驻村工作队员驻村要求 

1.驻村时间。每期驻村时间应不少于2年,在此期间不得随意更换驻村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进行调整,应向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提交书面申请。驻村干部每年驻村工作不少于200天,外出开会、培训、协调资金项目等公务活动时间纳入驻村工作时间,外出应做好外出登记。除法定节日之外,每天(包括周六周日)都要有驻村干部驻村。 

2.不得跨村兼职、顶替、轮流驻村。各选派单位选派驻村干部时不能一选多派,驻村干部不能在本单位包保村跨村兼职;选派单位不得派出非驻村干部轮流顶替式驻村;选派单位不得派出阶段性驻村干部,应保证驻村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3.严格执行食宿在村。选派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必须食宿在村,可在村部或租借民房食宿,一律不得在乡镇或宾馆、旅店等经营性场所居住,杜绝走读式驻村。 

4.请销假制度。驻村干部必须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凡是因个人或工作原因离村的,应填好外出单并向派出单位和所在乡镇请假,回村后予以销假。 

5.严禁借调驻村干部。各选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借调驻村干部,从事与驻村帮扶无关的工作。 

6.驻村帮扶责任。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退出或非贫困村完成脱贫任务的,各包保帮扶单位不得随意撤回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期内驻村帮扶力度不得减弱。 

三、驻村工作保障 

1.派出部门(单位)党组(党委)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包保帮扶工作;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驻村干部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到包保村调研帮扶工作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要保持相对稳定,经常与驻村干部沟通思想、交流工作,每年到包保村调研帮扶工作不少于4次,指导驻村干部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2.调整前后,包保部门要做好各项包保工作的交接,如贫困户档案、相关数据,确保包保工作连贯不脱节,做到无缝衔接。原包保部门要对以前采集、录入的数据负责,如新调整包保部门有数据或包保工作不清楚时,原包保部门要负责解释并提供原始材料。 

(此文件公开发布) 

    

    

                                                      临江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9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