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教育领域

关于印发《临江市教育和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体发2025〕7

 

中小学、幼儿园,局内各科室、局直各单位

现将《临江市教育和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临江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2月20日

 

 

 

临江市教育和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五项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谋好“十五五”开局篇。

一、夯实根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议事规则,优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党务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优化教体系统“三支队伍”

2.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落实中小学校“强基领航”行动,增强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和组织功能。挖掘党建工作亮点和实践载体,丰富品牌内涵、擦亮品牌底色、发挥品牌作用,全面推进“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打造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党建特色品牌。

3.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思想引领主动权。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中小学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材、管理各体系,贯穿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全过程。开展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展示交流活动。加强宣传员队伍和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和数量。强化校内新媒体和学生社团管理,规范“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组织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

4.纵深推进教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实教体系统作风纪律,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常态化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和警示教育。持续抓好集中整治工作,突出校园食品安全、“双减”政策落实、师德师风等治理重点,严肃处理“高考移民”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深挖不正之风背后腐败问题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十二个严禁”要求高标准推动巡察整改工作落实

二、突出重点,以高质量主线统揽教育发展全局

5.加快提升依法办学管理水平。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职称评聘、岗位晋升、评比表彰等工作,实现学校事务“模板化”管理,做到事事有据可依。构建规范教辅材料征订长效机制,开展好全市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持续严把进校园课外读物关。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形式主义,严格履行进校园事项请示报备制度,严禁随意承接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何社会事务,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吸收教师的意见建议,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6.积极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做精教师招聘工作通过公费师范生等方式补充短缺学科教师。加大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招聘力度。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推动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健全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水平。落实“国、省培计划”。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完善“学研赛评用”机制。落实新入职教师“三段式”培养和跟踪指导。加强义务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7.巩固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深化“大园区”管理改革,扩大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协同发展。减免幼儿保教费,减轻家长学前教育支出负担。做好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工作。2025年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落实兴边富民相关政策,办好边境“国门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持续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整治编班违规行为。实施“长幼随学”。完成2025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项目与校园校舍维修工程。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构建特色学科和选修课程,探索科学适宜的办学模式。全面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强化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落实薄弱高中托管帮扶工作,转变教育方式,凝练办学特色。提高高考整体进线率、名校录取数。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1+2+N”特殊教育联盟体建设。做好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保障特殊儿童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产教融合紧密度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中高职科学衔接贯通培养。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8.全面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强化结果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体育改革试点县”改革任务要求,不打折扣地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落实课间15分钟,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严禁挤占小学科。实施体质强健计划,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推进光华中学、建国小学冰雪运动训练室建设项目,落实“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推进冰雪、足球特色校建设,持续开展“多彩校园”体育活动巩固“双减”成果,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生入校、离校时间管理,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加强作业资源库建设,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强化课后服务费管理使用,杜绝乱发放、变相超范围违规发放。

9.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综合育人功能。加大科学实验、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占比,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科学教育促进行动建立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实践育人机制。坚持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为准则,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等教育,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深化健康教育,提高近视防控水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国防教育。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实践场所和资源紧扣探究实践强化实验教学,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深入开展“三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以红色研学为引领,打造G331沿线研学实践基地和精品研学线路。全面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推进“一生一策”,用好心理辅导室,提升心理辅导时效性。

10.探索挖掘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模式。构建以学校为核心区域为单位资源为联结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学校积极践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将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转化为具体工作清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全方位、多形式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认知,更新育人标准和成才观念,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阅读和体育活动。发挥学校与社区共同体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放学后及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图书馆、科技馆等资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社区组织的才艺展示、环保公益等活动,实现双向发力协同育人

11.创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第八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举办边境马拉松比赛“铁人三项”比赛中外拳王争霸赛等体育竞赛,激发群众体育运动兴趣和热情,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推动地方体育和文化传播发展。

三、把握关键,推动完善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

12.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由建国小学、光华中学、外国语学校分别牵头,辐射带动周边16所成员校的3个教育集团重点打造建国小学教育集团注重盘活集团内教师资源,探索建立集团牵头校和成员校之间互派干部双向交流、互派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发挥集团内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着力打通城乡之间、学段之间教育资源壁垒,加强跨学段教育资源的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推动全市教学质量一体快速提升。

13.大力营造清朗育人环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典型引领工作开展师德典型挖掘培树、评选表扬、示范带动系列活动,积极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巩固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加大师德师风重点问题专项治理力度,探索师德师风违规行为监督核查处理通报一体化监管机制,从严查处师德失范行为。

14.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构建校园安防体系,完善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机制,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教育,构建校园安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安全风险社会化分担机制。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对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欺凌霸凌、金融诈骗及周边环境等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高效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演练。以智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使用为抓手,持续推进“校园餐”整治工作,保障“互联网+明厨亮灶”和校园食品环境卫生信息化监测。规范学校食堂经费管理,提升经费管理使用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建立食堂财务风险预警和内控机制,严禁通过各种形式变相返补教师餐费。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试点建设工作。强化民办幼儿园办学风险防范化解。规范做好校园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工作。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资金提高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推进“八五”普法工作,上好法制教育“开学第一课”。做好信访维稳常态化落实扫黑除恶确保教系统大局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