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教发〔2024〕34号
各中小学: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工作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按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依据《2024年度临江市中小学普法任务清单》开展普法工作,及时将本校加强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工作有关情况,报送临江市教育局法规科。
联 系 人:刘子豪
联系电话:0439-5219570
邮箱地址:ljsjyjfgk@163.com
临江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1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工作,切实保护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法治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正确认知欺凌行为的表现以及产生的法律后果,全面提升学生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积极营造校园防欺凌的良好氛围,有效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二、推进措施
(一)持续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各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法治教育作用,开好讲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全面宣传解读《刑法》《治安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中与预防欺凌有关的内容,使青少年学生知晓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敬畏法律权威和尊严,自觉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推动法治教育和德育有机融合,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细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防欺凌法治内容渗透教育,把防欺凌法治教育做在日常、抓好经常。
(二)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法治宣传。各校要充分利用班(队、团)会、安全教育课、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等形式,把校园防欺凌纳入重点教育内容。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编发手册、制作手抄报、演讲征文活动等,广泛宣传校园防欺凌有关内容。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法律解读、案例分析等形式,向青少年学生讲清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后果,增强防欺凌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师生参观法治教育基地、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有针对性开展场景式、实践式法治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加强面向全校教职人员的防欺凌教育,整体提升预防、鉴别、处置校园欺凌的能力和水平。
(三)巩固提高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实效。各校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严格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对校园防欺凌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切实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家校有效沟通机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校园防欺凌的相关知识。班主任要保持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通报学生的异常行为和状态,分析判研可能出现的问题苗头和隐患,共同查找原因、堵塞漏洞。
三、工作责任
(一)学校主要负责人职责。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落实学校教职员工学法用法制度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制度,统筹抓好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
(二)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职责。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推动法治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建立防欺凌工作制度及处理办法,推动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训导。
(三)法治副校长职责。根据学校和师生需求,扎实开展法治专题教育,面向教职员工开展法治宣传,指导帮助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师开展法治教育,参加学生欺凌治理组织,协助学校建立防欺凌工作制度及处理办法,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训诫。
(四)班主任职责。组织班(队、团)会,加强校园防欺凌
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欺凌的苗头和隐患,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对受欺凌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通知双方家长。
(五)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师职责。通过课堂讲解、学科渗透等形式,系统解读《刑法》《治安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中与预防欺凌有关的内容,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
(六)其他教职员工职责。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和隐患,并提醒纠正,向班主任通报。果断制止正在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防止事态恶化,及时通知班主任,必要时可直接向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四、有关要求
为确保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临江市教育局编制了《2024年度临江市中小学普法任务清单》(见附件),各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同时,各校要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健全完善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
附件:2024年度临江市中小学普法任务清单
附件
2024年度临江市中小学普法任务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制定本任务清单。
一、任务清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各校重点围绕反欺凌、反诈骗、防性侵、
防校园暴力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专题辅导讲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宣讲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组织安全教育课、开学第一课、开展主题活动等,在加强学生教育引导、规范日常行为过程中,有机融入清单所列法律知识。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编发手册、制作手抄报、演讲征文活动等,广泛宣传相关法律知识。
(二)落实责任。思政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突出法治教育重点,结合课程标准系统讲解法律知识,通议案例分析、课堂研讨、选题辩论等形式,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要通过组织班(队、团)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与讨论,提高学生辨是非、明对错的意识和能力。德育工作人员要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矛盾纠纷化解,错误行为矫正过程中,有针对性宣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知边界、守法度。
(三)形成合力。邀请法治副校长共同研究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创新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对法治课教师进行指导,积极宣讲法律知识。组织学生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学生家长学习法律知识和教育政策,在家庭教育中突出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推动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