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教育领域

临江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江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教发〔202387

各小学、幼儿园内相关科室、局直相关单位:

现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临江市教育局

                         2023年11月15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吉教基〔2021〕17号)的通知,结合我市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使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二、组织机构

 长:高      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徐晓勇    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员:刘宇虹    教育科负责人

     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

刘建超    幼儿教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各试点校(园)校(园)长               

三、实施步骤

1.根据《临江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指导试点校(园) 建立合作机制。2024年5月前,建立联合教研制度,结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组织教师培训。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责任单位:临江市幼儿教育工作办公室

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2.长效推进。2024年底前,教育局教育科、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幼儿教育工作办公室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联合督导制度,促进幼儿园和小学加强深度合作,切实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责任单位:临江市教育局教育科

临江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临江市幼儿教育工作办公室

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四、工作重点

(一)各试点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准备。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大班下学期根据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按照《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2.尊重规律。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 

3.园校互动各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每年5月初6月末),要及时与已确定的域内小学(见附件)联系,在各小学的配合下,带领大班幼儿去小学进行实地参观和参与半日活动。

(二)各试点校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为幼儿入校提供体验式学习保障。

在每年5月初—6月末,各小学为秋季即将入学的幼儿园大班幼儿提供场地和服务,安排小学一年级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校园、讲解小学生的生活、组织半日活动等,采取综合化的形式提供体验式学习。

2.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开展入学适应活动。

3.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 教学。按照国家和省课程设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难度、加快进度。要切实改变和坚决纠正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五、推进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切实形成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督导精准、幼小协同、家园校联动的工作合力,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有效开展。

2.建立联合教研机制。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机制。要切实发挥好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广泛调研、专题研究,专项培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方式方法、系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完善区域教研和校(园)本教研制度,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搭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组织不同学段教师针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程实施、课堂管理等深入探讨、交流,推进幼小衔接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3.建立幼小协同机制。鼓励各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小学段教育教学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叉培训交流和衔接活动,不断深化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合作,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逐步建立健全幼小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每年9月1日前,各幼儿园、小学要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幼儿园大班活动计划和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各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并通过板报、告知书、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每一名幼儿和学生家长。

4.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通过培训讲座、媒体信息和网络宣传专栏等方式,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合力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和过渡。

5.健全督导评估机制。要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体系,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幼小衔接教学方式、策略研究等方面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幼儿园、学校、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幼儿园和学校年检、确定级类、评优评先及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6.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科学育儿观念,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合力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附件: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校(园)分区表

 

 

附件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校(园)分区表

学区

学区长单位

成员单位

联络人

第一学区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四道沟中心小学

桦树镇中心校

苇沙河镇中心学校

大栗子中心学校

六道沟中心学校

九五新村幼儿园

陈慧卿

第二学区

建国小学

立新小学

宝山中学

大湖中心学校

花山中心学校

市幼儿园

华艺幼儿园

张力

第三学区

光华中学(小学部)

桦树中学

蚂蚁河乡中心学校

河南小学

闹枝小学

第二幼儿园

博雅幼儿园

徐茂艳

(注:表中成员学校均含附设幼儿班,教研活动附设班以独立身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