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一、临江教育基本情况
临江市现有中小学50所,教学点3个,其中独立小学11所、独立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村小22所(空壳14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在籍学生10361人,在岗教职工2059人。
全市有各类幼儿园3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民办幼儿园22所(其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19所),在园人数2096人,在岗幼儿教师412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加强
市委教育工委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我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上好专题廉政党课。召开述职述责述廉会议、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党员廉洁自律意识和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加强党的领导。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党支部联系点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组织师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课”。推进“三早”育苗工程。发展党员20名。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不断丰富主题活动。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庆“七一”系列主题活动。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社会建设首要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把教育发展纳入了《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中,制定了《临江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临江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规划(2018-2027年)》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临江教育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临江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
1.促进素质提升,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重视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等活动。2017—2020年交流校长21人,教师260人,促进了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校长教师交流比例达到省定标准。通过“省属公费师范生”“特岗计划”招聘教师,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2.推进质量兴校,迈向优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监测。以责任校帮扶成员校为着力点,努力构建校际交流、资源共享、城乡互助的平台。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发挥名师名校辐射带动作用,真正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互联网+教育”。开展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落实国防和“双拥”工作。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3.抓牢师德建设,塑造师表形象。坚持开展师德“四查”,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各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等环节,把师德放在首位。开展师德培训、演讲比赛、考核测评和主题实践活动。宣传推广师德典型,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4.创建文化校园,强化特色办学。落实“一训三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明德知礼工程”。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氛围。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着力抓好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的养成和学校特色习惯的培育工作。
5.打造平安校园,保障安全稳定。投入经费200余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校配备专职校园保安员。更新完善消防器材、警用器材840余件。实施“明厨亮灶”工程。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园食品、卫生、校车、消防和校园周边进行专项整治。加强法治宣传工作和网络安全管理。全力推进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行业清源排查整治。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教育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6.创响名师名校金名片,助力教育发展。评选表彰临江市第二批金牌学校3所,领军人物10名,名优教师80名,特殊荣誉教育工作者1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3名。持续推进25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网上答疑活动。开展白山市“五项工程”实践研究,申报子课题30项。
(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组织“阳光分班”。构建城乡互助平台,开展大学区交流活动。促进初中与高中教育衔接。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今年中考全市考生优秀率为15.1%,优秀率和平均分稳步提高。重视特殊儿童入学工作,办好特教班,制定特殊学生“一人一案”,提升特殊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五)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发挥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后服务帮助,切实解决家长无法按时接学生和课外负担过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