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议领域 >> 教育领域
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党组织清理整顿
和党员队伍排查管理的方案
各党支部:
按照省委和白山市委组织部长会议安排部署,根据临江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为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贯彻落实,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拟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党组织清理整顿和党员队伍排查管理工作,现就具体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全面优化党支部设置
5月20日前,市委教育工委将对各党支部逐一进行摸底排查和分析研判,对存在隶属关系不合理、设置不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不实、班子成员能力素质不强等问题的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和转化提升,确保每一个支部都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政治功能。对于党员人数过少的党组织,要采取撤销、转移组织关系等方式予以调整;对于党员人数过多的党组织,要采取增设支部、升级成党总支或党委、配强支部委员的方式予以调整。
二、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
市委教育工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党支部建设工作,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对所属党支部成员实行全覆盖联系。在联系过程中,要围绕党支部建设情况和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要联系指导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要联系指导党支部做实做细做好对“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失联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排查登记和日常教育管理;要联系指导党支部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加强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建设;要联系指导党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以抓党支部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各党支部要在5月20日前集中力量对“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失联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四种类型”党员信息台帐,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对于“隐形党员”,要指派专人定期进行联系沟通,加强教育引导,使其亮出身份回归党组织;对于“口袋党员”,转出正式组织关系后,未能按时到接收单位落实组织关系的,要区分原因和责任,对确有正当理由的,可由开出介绍信党组织重新开具介绍信,并衔接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对于流动党员,继续落实“三个定位”管理办法,实行外出报告、定期联系、双向沟通机制,确保“离乡不离党”;对于“失联党员”,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方式和手段,调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开展拉网式、多轮次的排查,确保把每一名党员都找出来、都联系上,纳入党组织进行有效管理。
对于从原单位离职后到异地工作或居住的党员、企业破产改制后未转入属地管理流向分散的党员、在外地固定居住或务工经商常年不返乡的党员、随子女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党员,要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移到现居住地或单位党组织。
四、完成线上设置和调整
要结合党组织清理整顿和党员队伍排查管理工作情况,同步调整“新时代e支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各党支部要指定一名责任心强、有担当的管理员,具体负责向上沟通协调,对下监督指导;要选配线上管理员,承担起“新时代e支部”网上信息上传维护、赋分管理、监督指导和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动态更新维护等职能。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抓好党组织清理整顿和党员队伍排查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的重要措施,各党支部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工作落实落靠。近期,白山市委组织部将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采取“一竿子插到底”方式,深入各领域基层一线,对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制度执行、支部委员会建设、“四种类型”党员联系查找和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限期整改。对组织不力、推进缓慢、工作不实的党组织将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书面提醒或约谈,对问题严重的将追责问责。
附表请于5月20日前,上报教育局党建办。
联系电话:5222577
附件:1.教育系统党员队伍排查管理情况统计表
2.教育系统党员队伍排查管理情况汇总表
中共临江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0年4月26日
附件1
教育系统党员队伍排查管理情况统计表
序号 |
所在党组织名称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年龄 |
党龄 |
类型 |
管理措施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单位: 填报人: 填报时间:
备注:1.类型:按以下代码填写。①“失联党员”;②“口袋党员”;③“隐形党员”;④流动党员;⑤保持联系,但长期在本市外工作或居住的党员。2.帮助措施:按以下代码填写。①开具介绍信,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党员;②经教育引导亮出身份重新回归党组织的党员;③经教育引导仍无转变的党员;④经查找仍然无法取得联系的党员;⑤保持定期联系、双向沟通的流动党员;⑥其他。采取其他措施的,需要备注栏内填写具体措施。
附件2
教育系统党员队伍排查管理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 填报人: 填报时间:
“口袋党员” |
“隐形党员” |
流动党员 |
“失联党员” |
保持联系,但长期在本市外工作或居住的党员 |
|||||
排查出 党员数 |
重新开具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数 |
排查出 党员数 |
亮出身份回归党组织的党员数 |
排查出 党员数 |
保持定期联系、双向沟通的党员数 |
排查出 党员数 |
重新取得联系,纳入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数 |
排查出 党员数 |
开具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数 |
|
|
|
|
|
|
|
|
|
|